领域介绍

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水生哺乳动物,数量约为1012 头。

2017 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就地保护有希望;但

其面临的由人类活动而导致的巨大威胁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江豚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17 年,OPF 联合战略合作伙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支持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加强保护区能力建设,推动建立巡护标准,推动建立了长江江豚保护社会参与平台。

2018-2019 年,OPF 江豚项目相继在湖北天鹅洲、江苏扬州建立两个长江江豚保护基地。两个基地分别得到了湖北省林业局和石首市人民政府,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和扬州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以及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的全力支持。其中,天鹅洲·长江江豚保护基地已启动“江豚想吃好多鱼”、“科技助力江豚保护”等项目,围绕鱼类栖息地修复示范、“水陆空”三位一体智慧巡护、公众参与等方面展开江豚保护行动。

2019 年5 月,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OPF 签订合作框架意向书,并揭牌成立“天鹅洲·长江江豚保护基地”。保护基地同时启动了科技助力江豚保护项目。


最新动态 查看更多
2025“自然守护者”小小科普宣传员大赛开启
2025-04-23
2025“自然守护者”小小科普宣传员选拔赛初赛通道已开启,大赛由吉林广播电视台综艺·文化频道、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和吉林省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自然教育和讲解自然的比赛形式,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普及自然知识,进一步通过孩子带动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提升野生动物保护的社会关注度。
共建“蜂蝶花园”,公民科学助力城市传粉昆虫保护
2025-04-02
3月29日下午,2025年度“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启动会在上海市奉贤区头桥街道雨蛙生态农场圆满举行。该项目自2022年发起以来,以上海市为调查区域,借助公民科学的形式对上海地区的传粉昆虫展开长期监测,同时在各类绿地中设置人工巢管,持续监测筑巢性独栖蜂的数量及种类多样性,探索将筑巢性独栖蜂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指示生物的可行性。
2024“益节课”110场自然课堂点亮3000+童心,6名志愿者获评年度优秀志愿者
2025-03-14
2025年1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通过线上形式成功举办2024年度“益节课”志愿者年会。活动中,6名志愿者凭借专业素养、创新教学及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长期投入,荣获“2024年度优秀童行志愿者”称号(名单附后)。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个人的表彰,更是对全体志愿者践行公益初心的肯定。
守护野生大熊猫
上线时间:
守护熊猫家园,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熊猫和谐共生。
点亮东北虎回家之路
上线时间:
东北虎是全球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修复与改造东北虎及其猎物的家园,增加野生东北虎食物资源。
共同守护濒危物种
上线时间:
留住濒危物种,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用教育守护濒危物种
上线时间:
为了更有效地守护它们,除了协助在地专业团队开展对濒危物种的巡护监测和救助等工作之外,我们正通过多元的教育的方式,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濒危物种的了解与关注,将保护理念和行为渗透公众日常生活,形成真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