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蜂蝶花园”,公民科学助力城市传粉昆虫保护
——2025年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于雨蛙生态农场正式启动!
2025-04-02

3月29日下午,2025年度“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启动会在上海市奉贤区头桥街道雨蛙生态农场圆满举行。该项目自2022年发起以来,以上海市为调查区域,借助公民科学的形式对上海地区的传粉昆虫展开长期监测,同时在各类绿地中设置人工巢管,持续监测筑巢性独栖蜂的数量及种类多样性,探索将筑巢性独栖蜂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指示生物的可行性。

29日的启动会上,上海市林业总站李梓榕副站长代表指导单位在致辞中说到:“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已经开展了3年,也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今年项目还得到了上海科委的支持,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今年,也能够有更多的公众力量加入这个项目,共同为上海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做出贡献。”

分享环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教育项目专员任珺颖为参会者阐述了传粉昆虫的重要意义,她提到:“传粉昆虫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要素,同时也保障着我们的‘菜篮子’供应。然而,目前国内针对传粉昆虫的研究尚显不足。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开展传粉昆虫公民科学调查,不仅能够为上海传粉昆虫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还能探索公众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路径。从过去3年的项目成果来看,我们正逐步达成目标,在志愿者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收集到了上海大部分区域的昆虫访花数据。”

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郭陶然代表项目组分享了2024年的监测成果:“我们在上海全市的17个不同类型绿地中放置了独栖蜂人工巢管,全面监测并记录独栖蜂在城市不同绿地环境中的数量和种类多样性。2024年,志愿者在全市范围内共回收了1000余根独栖蜂筑巢的芦苇管,其中包括17种筑巢性独栖蜂。”郭陶然表示:“不同种类的独栖蜂对食物的差异化需求表明它们的生存需要复杂的生境,因此筑巢性独栖蜂具备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指示物种的潜力。”

在启动会上,城市荒野保育项目工作人员刘鹤佳带领和大家一起回顾了24年志愿者活动。15位在项目中积极参与、做出许多贡献的志愿者荣膺2024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

2022年,在上海市林业总站和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指导下,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携手城市荒野工作室共同发起了该项目目。2024年,该项目荣获上海市科委科普专项资助(项目编24DZ2307400)。

3年来,此项目吸引了1288名志愿者的踊跃参与。他们记录了上海地区传粉昆虫有效访花数据9995条,共发现10目97科460种传粉昆虫,这些昆虫为102科603种植物进行了传粉,为上海传粉昆虫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环境教育项目 任珺颖 jyren@opfchina.org

蜂蝶花园建设©️一个地球_城市荒野
合影©️一个地球_城市荒野
李站发言©️一个地球_城市荒野
陶然老师发言©️一个地球_城市荒野
一个地球·任珺颖介绍项目背景©️一个地球_城市荒野
优秀志愿者合影©️一个地球_城市荒野
守护野生大熊猫
上线时间:
守护熊猫家园,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熊猫和谐共生。
点亮东北虎回家之路
上线时间:
东北虎是全球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修复与改造东北虎及其猎物的家园,增加野生东北虎食物资源。
共同守护濒危物种
上线时间:
留住濒危物种,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用教育守护濒危物种
上线时间:
为了更有效地守护它们,除了协助在地专业团队开展对濒危物种的巡护监测和救助等工作之外,我们正通过多元的教育的方式,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濒危物种的了解与关注,将保护理念和行为渗透公众日常生活,形成真实力量。
WWF北京代表处CEO卢伦燕在可持续消费高峰论坛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