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2025年度“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启动会在上海市奉贤区头桥街道雨蛙生态农场圆满举行。该项目自2022年发起以来,以上海市为调查区域,借助公民科学的形式对上海地区的传粉昆虫展开长期监测,同时在各类绿地中设置人工巢管,持续监测筑巢性独栖蜂的数量及种类多样性,探索将筑巢性独栖蜂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指示生物的可行性。
29日的启动会上,上海市林业总站李梓榕副站长代表指导单位在致辞中说到:“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已经开展了3年,也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今年项目还得到了上海科委的支持,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今年,也能够有更多的公众力量加入这个项目,共同为上海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做出贡献。”
分享环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教育项目专员任珺颖为参会者阐述了传粉昆虫的重要意义,她提到:“传粉昆虫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要素,同时也保障着我们的‘菜篮子’供应。然而,目前国内针对传粉昆虫的研究尚显不足。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开展传粉昆虫公民科学调查,不仅能够为上海传粉昆虫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还能探索公众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路径。从过去3年的项目成果来看,我们正逐步达成目标,在志愿者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收集到了上海大部分区域的昆虫访花数据。”
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郭陶然代表项目组分享了2024年的监测成果:“我们在上海全市的17个不同类型绿地中放置了独栖蜂人工巢管,全面监测并记录独栖蜂在城市不同绿地环境中的数量和种类多样性。2024年,志愿者在全市范围内共回收了1000余根独栖蜂筑巢的芦苇管,其中包括17种筑巢性独栖蜂。”郭陶然表示:“不同种类的独栖蜂对食物的差异化需求表明它们的生存需要复杂的生境,因此筑巢性独栖蜂具备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指示物种的潜力。”
在启动会上,城市荒野保育项目工作人员刘鹤佳带领和大家一起回顾了24年志愿者活动。15位在项目中积极参与、做出许多贡献的志愿者荣膺2024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
2022年,在上海市林业总站和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指导下,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携手城市荒野工作室共同发起了该项目目。2024年,该项目荣获上海市科委科普专项资助(项目编24DZ2307400)。
3年来,此项目吸引了1288名志愿者的踊跃参与。他们记录了上海地区传粉昆虫有效访花数据9995条,共发现10目97科460种传粉昆虫,这些昆虫为102科603种植物进行了传粉,为上海传粉昆虫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环境教育项目 任珺颖 jyren@opf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