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江豚回家,从这里出发—— 一个地球助力长江豚类国家级保护区科普宣教馆开幕
2023-04-25

2023年4月25日,湖北石首——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长江江豚为主题的智能互动体验科普宣教馆揭幕,科普馆搭载丰富情景和科学知识互动体验的江豚VR系统,完整的江豚知识与宣教体系,这座坐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江豚身边的科普馆,将为保护区周边社区及湖北省内外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定期提供科普游览和环境教育服务。

开幕仪式上,天鹅洲保护区胡良慧主任细数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下称:一个地球)自2018年以来与保护区的诸多合作,例如鱼类栖息地修复、社区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智能巡护体系打造、保护地管理有效性标准制定、江豚保护社会关注和公众参与的推动等等,这些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感谢一个地球和其携手的爱心企业上汽通用雪佛兰对科普馆建设的大力支持。

丁干秘书长还向保护区科普馆赠送了由一个地球主持编创,雪佛兰资金支持的环境教育教材《留住江豚的微笑》,这是我国第一套依托WWF专业环境教育课程设计理论方法体系研发的旗舰物种长江江豚专题课程,在去年武汉市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一经推出,就引起各方关注。在教材研发阶段,天鹅洲保护区的众多一线保护工作者也参与其中,丁秘书长一并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对鲸类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辖89公里长江石首段和21公里天鹅洲故道,已成为全球小型濒危鲸类开展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典范,是国内外开展鲸类研究、公众参与保护和科普宣教的综合示范基地。

2021 年 4 月 组织开展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及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种群普查活动, 显示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种群数达 101 头,并累计向长江新螺段、湖北监利何王庙、安徽铜陵、安庆西江等豚类保护区以及其他适宜的栖息地输出长江江豚,已成为我国资源最丰富的江豚种质输出地。

让江豚回家,从这里出发。4月25日当天,在迁地保护区繁衍的江豚首次放归长江,2头在2022年底为应对极端干旱气候采取应急处置,从天鹅洲故道转移至救护网箱暂养的长江江豚被放归长江干流石首江段,经过一系列跟踪监测,条件成熟后再引导其回归长江的天然水域。


新建成的天鹅洲科普宣教馆内景©OPF
一个地球向保护区赠送环境教育教材《留住江豚的微笑》©OPF
天鹅洲保护区科教中心©OPF
守护野生大熊猫
上线时间:
守护熊猫家园,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熊猫和谐共生。
点亮东北虎回家之路
上线时间:
东北虎是全球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修复与改造东北虎及其猎物的家园,增加野生东北虎食物资源。
共同守护濒危物种
上线时间:
留住濒危物种,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用教育守护濒危物种
上线时间:
为了更有效地守护它们,除了协助在地专业团队开展对濒危物种的巡护监测和救助等工作之外,我们正通过多元的教育的方式,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濒危物种的了解与关注,将保护理念和行为渗透公众日常生活,形成真实力量。
WWF北京代表处CEO卢伦燕在可持续消费高峰论坛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