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9日,吉林——历经5个多月的赛程,第二届“自然守护者”小小科普宣传员比赛决赛在4月成功开展。200名小学生经历线上初赛选拔、预选赛、自然博物馆实训从1万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展开了决赛的自然科普讲解比拼。孩子们在森林、草原和湿地保护,旗舰物种保护中自选主题,创作科普讲稿并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向公众讲解他们对自然保护的看法。
大赛由吉林广播电视台综艺·文化频道、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共同主办,参赛对象为吉林省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比赛分为初赛、晋级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小选手们从线上上传自然讲解视频、答题、自然博物馆实训和验收、到决赛的终极考核。初赛阶段有超过1.1万名小学生参赛。
在4月9日和16日两天的决赛中,许多低年级的小朋友个子还没有话筒高,却对自然保护了解颇深,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向人们介绍中华秋沙鸭遇到的生存挑战,野生东北虎怎样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丹顶鹤如何迁徙繁衍,湿地如何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怎样的行动能够保护候鸟和栖息地。
比赛通过自然教育和讲解自然的比赛形式,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自然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重视养成自然保护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鼓励少年儿童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并推动社会参与保护。
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项目专员杜阿娇说:“今年是第二届比赛,赛制上我们进行了升级,让孩子们在了解自然保护的同时,锻炼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他们虽然年龄小,但对生态保护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学习能力强,未来能够成为保护的力量。”
吉林广播电视台综艺•文化频道活动企划部制片人和赛事发起人尹啸童指出:“我们与吉林省内的小学合作,推动孩子们对自然和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和认识,比赛本身也是自然教育的过程。激发孩子们的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今年是第二届“自然守护者”小小科普讲解员比赛,赛事也得到了全新升级,线上答题闯关、物种科普讲解,解锁了更多学习生态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新玩法,自然博物馆的实训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课堂,向有经验的自然讲解员学习,与一线保护者们交流。决赛阶段鼓励孩子们主动学习保护相关知识,小选手们自选题目、自组稿件,通过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加深了对物种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赛事为小学生们表达保护自然的想法和理想敞开了一扇窗。
一年级组冠军张储说:“我在比赛中认识了中华秋沙鸭,我特别喜欢它们,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候鸟和湿地。”六年级组冠军叶伊然说:“我的家乡也是东北虎的家乡,我和同学们都爱大猫,它们虽是‘森林之王’,却很脆弱,它们的栖息地破碎,食物也不够充足,它们需要我们的保护。”